“亲情教育”诠释“大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17-03-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去年毕业季,一组特殊的毕业照在厦门理工学院官方微信“厦理工e起来”上收获了理工学子满满的祝福和感动,这组毕业照的主角是该校光电学院2016届毕业生秋兰和她的父亲,心疼辛苦打拼的父亲,秋兰在毕业之际请爸爸来学校看看自己成长的地方,并让爸爸穿上学士服,和自己拍了一组特殊的毕业照。她说:“这是爸爸第一次来学校,也是我大学四年的最后一次。”

    “写了这篇亲情文章,让我很释怀,我终于对大伯说出了爱,也感受到身边同学的爱”,厦门理工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015级的小陈在开学后,感觉非常释怀,他在“厦理工e起来”上发表了自己寒假亲情感受的文章,被家人和同学关注。小陈的经历是厦门理工学院“亲情教育”的一个代表,近几年,该校坚持开展亲情教育,培育学生“亲情观”,以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亲情红包”引爆网络

    今年寒假,厦门理工开展“回家过年,e仔买单”活动,分4期,每期2.5万元,通过微信平台,发出10万元红包,用于学生报销路费。笔者了解到,该校让学生抢红包,并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让人觉得热闹,而是旨在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

    在微信平台上,开展了“一日e仔——我的亲情作业”征文活动,让学生记录下寒假回家过年、亲情陪伴的点滴。活动共收到师生投稿70多件,并先后推送文章14篇,国际教育学院2015级的小陈同学的文章就是其中之一,他从小失去了父母,跟着经济条件并不优越的伯父长大,因为家境特珠,他从来不向同学提起自己的家庭现状,虽然对伯父心存感恩,但总是不敢说出来,这使他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他的文章既表达了对大伯的爱,也让他在同学面前释怀。

    今年微信平台的亲情活动累计吸引了22403人次热情参与,已经离开校园的学生们依然热情地通过直观的图片与文字,介绍回家旅途见闻与家乡的年味、年俗,分享回家过年、亲情陪伴的体会与感触。

    每年寒假回家前,学校都会提醒学生回家和妈妈一起大扫除、做顿年夜饭、陪爸爸下盘棋……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黄如欣说,我们培育学生“亲情观”,把亲情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领导人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抓手,并且将其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感动与泪水”中接受“亲情教育

    2016级策划专业的王雅楠在完成自己亲情作业时,写下了“凌晨冒着‘鼻涕泡’翻来覆去睡不着,哭着记录下来。”而触动她的,源于自己高三忙高考,大学忙上课和参加活动,而忽视了陪伴年幼的弟弟。

    王雅楠说,我一直认为自己事情多,少一点对弟弟的陪伴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对一个小孩子来讲,这就是一种伤害。最后,她写道:“来到厦理工,有生以来第一次接受以‘亲情陪伴’命名的寒假作业,而这份作业,我将用一生来完成”的后记……

    “很多文章都是在流泪中看完的。”厦门理工学院学生工作处教师陈盛介绍说,假如我们每天以开会的形式,进行亲情教育,学生会认为这是在“说教与灌输”,但是通过微信互动平台,学生写出自己心灵的话语,这种教育对学生更有冲击力。

    厦门理工学院校长陈文哲说,大学除了有大楼、大师外,还要培养学生“大爱”,一个学生如果只爱学业和事业,而忽视对父母的爱,对亲人的爱,那他很可能成为一个自私的人,让学生爱父母、爱亲人,他才能爱工作,爱社会,才能真正的成为有用之才。

    亲人陪伴引领成长

    每年9月开学时,学校都会将《致新生家长的一封信》随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新生,主动向家长发出“亲情陪伴”邀请,欢迎家长来陪伴孩子入学体验亲情旅行,并见证孩子成长路上的这一重要经历。

    这些做法是希望新生不会因为长期远离父母而忽略亲情;希望学生不仅学业优秀、技能出众,而且能在大学期间得到良好的亲情体验和训练,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良好教养的“阳光、健康、有责任”的人。

    2016年9月,5200多名本科新生报到,平均每名新生有3名家长作陪。厦门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林志成说,这种关键时间节点的陪伴可以让学生和家长都有一次特别的成长。他认为,鼓励学生独立成长和亲情陪伴,二者并不矛盾。

    一位来自吉林的学生家长在学校微信平台“厦理工e起来”上写道:“好温馨,这是一所充满人情味的学校”。一位大一新生在留言中说:“亲情的护送,离别的不舍泪,让我心里明白四年在大学里要努力学习,毕业典礼那天,期待爸爸妈妈再次出现在学校里,见证我们学习的成果”。